年关将至,凛冽的寒风在街巷中肆虐,家家户户却都被暖烘烘的年味包裹着,备年货、贴春联,忙得热火朝天。在这热闹的氛围中,周某坐在自家略显局促的厨房里,面前案板上摊着的饺子皮和馅料,在她眼中却渐渐失了焦,满心都是昨晚儿子张某那通电话搅起的愁绪。
电话那头,儿子的声音带着几分雀跃,几分忐忑。“妈,学校放假早,我想带女友小苏回家过年。” 周某手里正捏着饺子皮的动作猛地僵住,“女友?你啥时候谈的对象?咋都没和家里提过?” 她连珠炮似的发问,眉头拧成了麻花。
张某短暂沉默后,声音稍显急切:“大二了,谈个恋爱很正常嘛。小苏特别好,我就想趁过年让你们见见。”周某的不满顺着电话线,直直传过去。可儿子的坚持,像堵墙横在那儿,让她无奈又焦虑。挂了电话,她望着厨房昏黄灯光,满心不安,在这狭小空间里氤氲不散。
次日清晨,张某携着小苏出现在家门口。周某开门,目光瞬间落在那陌生女孩身上,她身形娇小,眉眼透着股伶俐劲儿,嘴角挂着拘谨笑意,怯生生喊了句:“阿姨好。”周某扯出抹笑,侧身让两人进屋,眼睛却像探测器,上下扫量着小苏,心里那根担忧的弦,绷得更紧了。
“妈,我和小苏住我房间就行。” 张某的话像颗石子,“扑通” 砸进周某心里,激起千层浪。“啥?住一起?这家里哪能行!” 周某声调拔高,锅铲 “哐当” 扔在案板上,转身盯着儿子,满脸不可置信。小苏忙上前,声音发紧:“阿姨,别气,分开住没问题的。” 张某也跟着附和,周某却觉得,这不是简单房间事儿,是儿子生活观念像脱轨列车,正偏离她预设轨道,她咬咬牙,“行,按你们说的,但别没分寸。” 嘴上松了口,心里那疙瘩,却成了死结,她暗下决心,要仔细瞧瞧这女孩品性。
春节渐近,家里年味像发酵面团,愈发浓郁。周某在厨房像陀螺转个不停,切菜剁肉,眼睛却时不时透过门缝,瞅着客厅布置酒水的张某和小苏,看他俩有说有笑,她心里那股别扭,像小虫挠心。
饭桌上,摆满珍馐,热气腾腾。老周举杯,满脸笑意:“来,新年了,大伙干杯!”小苏笑容灿烂,举杯相迎。周某轻哼一声,敷衍应和,酒入愁肠,不满愈发汹涌。几杯酒下肚,周某到底忍不住,“啪” 地撂下筷子,目光如炬盯着小苏:“姑娘,你和小张在学校就住一块儿啦?” 这话像道冰碴,瞬间冻住饭桌上热气,众人目光齐聚。小苏手指微微收紧,仍镇定回应:“阿姨,是为方便学习,我俩能互相督促。”
“大二学生,拿学习当幌子住一起,太荒唐!未来咋打算的?” 周某步步紧逼,声音发颤,满是愤懑。张某腾地火起,脸涨得通红:“妈,不是你想的那样,住一起能相互照顾,未来我们早想好了!”周某眼眶泛红,觉得儿子像被外人 “拐跑”,多年心血、家庭期望,似要打水漂。小苏赶忙劝解,声音带着哭腔:“阿姨,小张不会忘本,我们珍惜这个家,会平衡好的。” 张某也急着表忠心,周某情绪慢慢平了,可心底执念仍在:“家是根,可别忘喽。”
年夜饭后,家里气氛像被霜打过,冷飕飕的。张某和小苏想暖场,却似拳头打在棉花上,徒劳无功。第四天清晨,两人决定提前返校,周某听到消息,心像被狠狠揪了下,疼得厉害。
“妈,我们明早走。” 张某收拾行李,低声说,满是愧疚。周某抬眼,看看儿子,又瞅瞅小苏,五味杂陈,沉默半晌,招手让他俩过来:“有些话,妈得说。”张某和小苏挪步近前,周某长叹一声,目光柔和许多:“你们年轻,不懂生活坎坷。妈不反对你们处对象,就怕你们冲动行事,感情不是一阵风,是要经柴米油盐磨的。”小苏重重点头:“阿姨,明白的,我们真心想一起扛未来日子。”
周某看着她,眼里多了认可:“有想法是好,可别冲动误事。家里永远是后盾,有难处就回来。”张某握住母亲手,眼眶湿润:“妈,不会辜负您,我们会争气。”次日破晓,周某站在门口,瞧着两人身影渐远,寒风撩起她发丝,心尖酸涩。待他们走到街角,她扯着嗓子喊:“小张,小苏,常回家!” 看着儿子回头挥手,她才转身,抹了把眼角泪,走向厨房,心里默默念叨:“但愿他们能走好。”
校园爱情与家庭期许:矛盾下的成长抉择
回校路上,张某和小苏并肩,却一路无言,脚步拖沓,似被无形绳索牵缚。进了宿舍,小苏靠在张某肩头,声音轻若蚊蝇:“做得对不?”张某摩挲着她头发,目光坚定:“没错,只是以后要更拼,为俩,也为家里。”小苏坐直身子,握拳发誓:“我定努力学业,让他们瞧得起。”张某凝视她,片刻后问:“你怕未来那些坎儿不?”小苏仰头,笑容灿烂:“有你,啥都不怕。” 张某俯身,轻吻她额头,两人目光交汇,满是对未来的笃定。
此时,不妨瞧瞧近年高校恋爱数据,超六成大学生有恋爱经历,像张某和小苏这般早早认定彼此、谋划未来的不在少数。可在父母眼中,尤其像周某这般传统家长,学生时代恋爱同居,是踩在 “雷区”。从心理学角度看,年轻人追求亲密关系、渴望独立生活,是自我成长需求;家长则立足现实,担忧学业荒废、未来变数,期望子女按部就班,矛盾根源便在于此。
回溯往昔,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校园恋爱多是 “地下工作”,含蓄内敛;开放风气下,恋爱成校园常态,同居却仍似 “烫手山芋”,引发诸多争议。张某和小苏选择,是时代浪潮里的一朵浪花,折射出两代人观念碰撞。
破局之路:理解与支持的桥梁搭建
设想若张某和小苏后续常与家里分享校园点滴、学习进步,周某看到两人为未来拼搏模样,或许能慢慢释怀。又或周某主动了解当代大学生活,走进孩子内心世界,知晓他们恋爱不乏积极意义,能携手奋进,也能缓和紧张关系。于家长而言,放手并非放任,是在把控大方向下,给予孩子试错空间,像放风筝,线在手中,任其翱翔;对子女来说,珍视感情时,更要换位思考,体谅父母苦心,用行动证明抉择靠谱。
当周某站在厨房,望着落日余晖洒在窗台绿植上,她思绪飘远。她忆起年轻时,自己对未来也有懵懂憧憬、叛逆冲动,此刻,似能触碰到儿子心境。她明白,孩子成长像破茧成蝶,过程艰辛,却不可逆。她能做的,是守在后方,待他们疲惫、迷茫时,递上温暖港湾,默默添柴加薪,助力他们奔赴向往生活。
此后岁月,张某和小苏在学业上相互激励,成绩斐然;逢年过节回家,与家人相处渐融洽,周某脸上愁绪换作欣慰笑容。这场爱与家的 “拔河”,终在理解、包容中寻得平衡,化作生活细水长流里,一曲和谐乐章。